close

轉載自奇摩新聞

校園霸凌六大類 國中生最殘暴
更新日期:2009/04/16 11:59 記者陳志東/台北報導
校園霸凌事件不斷發生,而且殘虐手法讓人匪夷所思,無法理解究竟有何深仇大恨要這樣群體欺凌一個弱者。
長期關心兒童福利與校園霸凌事件的兒福聯盟表示,霸凌其實可以區分為六大類,
其中國小學生最常使用的是「關係霸凌」,而國中生的「肢體霸凌」通常最殘暴。

兒福聯盟表示,所謂霸凌(Bully),指的就是一個學生長時間、重複地被一個或多個學生欺負、騷擾,或被鎖定成為出氣筒。
霸凌事件中通常包含三個對象,這些對象其實相當類似哆啦A夢卡通,其中霸凌者就是胖虎那類人、受凌者就是類似大雄的可憐人,
此外也一定會有小夫這類型的旁觀者,這些旁觀者與霸凌者一樣可怕,因為他們愛看熱鬧,會鼓勵、協助霸凌兒童進行傷害性行為。

如果依照欺凌手段和方式的不同,則可區分為關係霸凌、言語霸凌、肢體霸凌、性霸凌、反擊型霸凌、網路霸凌等六大類。
其中「關係霸凌」最常出現在小學生身上,例如小孩愛說「我不跟你好了!」「我叫大家不要理你!」這類的霸凌非常常見,
但也因為沒有立即可見傷害,因此最容易被忽視,但卻會讓受害者覺得非常沮喪與無助。
兒福聯盟表示,目前對於校園霸凌的最佳解決之道,就是從小學生開始培養其對人際關係的正確處理觀念,
只要沒有關係霸凌,就是對於未來其他各種霸凌的最佳預防工作。

最可怕、也最讓小孩恐懼的就是「肢體霸凌」,這類霸凌最常出現在國中生身上,手段非常殘暴,
會讓被打的小孩每天活在恐懼裡,甚至留下傷痕與永難抹滅的心理傷害。
更可怕的是,根據統計,曾是校園小霸王的男孩通常到24歲為止,
有60%的人至少會有一次犯罪紀錄,有40%的人有高達3次或3次以上的犯罪紀錄,遠比不會霸凌小孩的10%犯罪紀錄高出許多。

根據密西根大學心理學家E. Eron進行35年縱貫性研究發現,8歲時有霸凌行為者,
往後的一生中都常會有霸凌行為,而且很多校園小霸王長大後會經常與法院、物質濫用、戒癮、人格違常所需之心理衛生相關服務等脫不了關係。
兒福聯盟強調,因此要預防社會犯罪與國、高中的霸凌,最好就是從小學預防開始做起。
其他的霸凌類型例如「言語霸凌」就是有的小孩不斷透過言語來刺傷或嘲笑他人,使被凌者造成非常嚴重的心理創傷;
「反擊型霸凌」則是兒童長期遭受欺壓之後,會產生嚴重的報復與反擊行為,或改而欺侮比他更弱勢的兒童,
這類的反擊通常非常可怕,例如台灣的軍隊,或是美國都曾經出現有反擊霸凌者帶槍到學校射殺同學、老師、長官等等。
另外「性霸凌」指的是不斷的性騷擾或性暴力,譏笑對方是男人婆、娘娘腔、同性戀,
或是傳遞誰和誰在廁所接吻、性愛等等紙條或謠言,甚至真的進行身體上的性侵犯行為。
「網路霸凌」則是近年來流行的霸凌方式,就是透過匿名留言攻擊他人等等。


夏端的感想:其實校園霸凌現象很久了,本質上社會就有很多不良示範,使心智不成熟的孩子,作為發洩和製造樂趣的手段,傷害他人......
霸凌也不是專指學業成就中下的孩子才有,過去常認為的不讀好書整天混的,因而引發問題的只是一部分,
但是近年來,我發現有越來越多成績不錯的學生發生霸凌他人的情形,也更頻繁,並且更具模略性的造成傷害!
其實,我自己是讀明星高中的,明星高中裡也有不少排擠的現象,或是出於忌妒,或是出於私心,往往造成人際關係的猜忌和疏離.
這種情形光靠嘴巴說其實效果不怎麼好,因為這跟很多家庭背景和社會刻板因素有關係,尤其很多成人心智也不怎麼成熟,如何期待小孩從心裡為善呢?
因此,從社會價值培養起,把很多現在充斥在流行之間的不良影響用行動去拒絕,每個人盡量做做看吧!
個人的力量很微薄,卻也是根本的開始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柏翔老師 的頭像
    柏翔老師

    GREENING

    柏翔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